能源化工

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毛义田:技术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涵 实习生 房倩茹 通讯员 刘晓林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毛义田始终不忘学习、不断创新。为改进技术,他带领团队不断进行基数更新和流程优化,最终摸索出国内首套十万吨规模的双氧水装置运行流程;他对装置排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最终以高清监控加调节阀的自动化排污系统取代了人工排污。怀抱着“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的信念,毛义田进行了一项又一项技术改造,累计创造效益1.2亿元,2021年被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毛义田(左二)在现场核对安全优化项目工艺管道流程图)

创研装置运行流程

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0%

今年50岁的毛义田,1994年来到了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基层操作工。技术硬、肯吃苦、爱钻研的人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能创造价值、得到认可。从操作工到值班长,再从调度员到如今的双氧水装置主任,毛义田满当当的“成绩单”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该有的样子。

2003年,国内首套十万吨规模的双氧水装置在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家”。望着这个“大家伙”,毛义田心里满是激动和兴奋,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几分忧虑。

当时国内的相关技术不太成熟,三万吨、五万吨规模的双氧水装置虽有,但其运行流程并不适用于面前的这个“大家伙”,也没有可借鉴的运行经验。毛义田说:“刚开始,这套装置‘发车'之后运行很不稳定、总出问题,不仅产能达不到要求,还容易带来安全隐患。这就不得不靠咱们自己进行优化了,运行指标、运行规范等都需要进一步摸索和验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义田带领团队进行反复尝试和调整,不断进行基数更新,前前后后开展了30多项技术优化,终于摸索出这套装置的运行流程,推出《双氧水稀品优化操作》。这套操作流程不仅使装置更加完善,操作控制更方便,更使双氧水的单位制造成本降低了20%,毛义田以此获“临沂市优秀合理化建议成果奖”。

创新生产技术

双氧水产能提升40%

2019年,毛义田组织了双氧水装置的安全技术优化提升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新的三溶剂工作液体系加高效新型钯触媒,将双氧水产能提升了40%,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安全和环保方面也得到了极大优化。

这份亮眼的成绩背后也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艰难试验过程。在优化提升项目的初期试验阶段,装置运行出现了不稳定情况,对安全和效益造成极大影响。双氧水本身就有强氧化性,因此当系统出现大幅度波动时,不可控的安全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系统的负荷加不上去,产量都无法达标,有的时候甚至都出现了减产三分之一的情况,这还有什么效益可言。”尽管难关已过,但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毛义田依然面带忧色。

“每次革新都冒着风险,一旦失败前期的投资就白费了。”毛义田深知技术革新对化工行业的意义,但也明白革新的风险所在。顶着众人的期待和“不想失败”的压力,他每天都活跃在生产一线,进行现场优化再处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和尝试,毛义田及其团队终于在2020年6月圆满完成了本次优化提升。

心念团队集体

通力革新技术手段

每当谈起这些技术革新成果,毛义田总说:“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集体配合的结果。没有一线人员的认真工作和及时反馈,很多问题我可能发现不了,没有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这些问题我可能也解决不了。”

一天,毛义田又看见了现场巡检人员走上五楼的身影,已是当天的第四趟,这是又到排污的时候了。“但由于双氧水的生产量大,每隔一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排污,这就需要现场巡检人员一次又一次爬到装置上手动排污。”毛义田说:“先要爬到五楼,还要再爬到装置上,这是又费力又危险啊。”

出于对效率和安全两方面的考虑,毛义田开始带领团队着手解决排污系统的问题。几经尝试和努力,终于研发出了高清监控加调节阀自动化排污系统,操作者坐在控制室就能实现远程排污。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同事的劳动强度,更保障了他们的人身安全。

从事化工行业27年间,无论刮风下雨、身在何处,只要装置出现了问题,毛义田都会赶到现场进行勘察优化。他说:“这不算加班加点,这是我们化工人应该做的,我们每个化工人也都是这么想的。”不仅如此,毛义田还有这样一条工作原则:问题不解决不罢休,装置不稳定不回家。“不是家不重要,而是化工装置问题关乎安全大事,我必须得保证操作流程的安全、保证公司同事的安全。”他说。

上一篇:国家电影局:对“XX分钟看电影”等侵权盗版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